交朋友

三岁开始,小孩的自我意识、沟通能力比之前都要强。他们更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并可掌握到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待人有礼、互相分享、轮流玩耍等。最初,他们在应用社交技巧上仍然需要你的提醒,但随着年龄增长,小孩的社交能力会越来越进步。在家中,他们会发挥想象力,制造假想玩伴。在幼儿园里,他们会和一大班小朋友一起学习,逐渐明白遵守规则和合群的重要。

假想玩伴

四岁之前,许多小孩都有假想玩伴。这些玩伴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小孩或动物,亦可能是布娃娃。小孩有时把它们当成朋友,有时是保护者,有时甚至是发泄对象,让小孩可以在一个安全的情况下学习处理不同的社交状况。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思考、调整情绪,更重要是有助他们建立基本的交际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透过假想玩伴了解小孩感受

多留意小孩与假想玩伴的对话,他们有时会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投射在假想玩伴身上。例如当他们在前往诊所途中安抚布娃娃,父母可藉此了解小孩是否害怕见医生。

直接与布娃娃对话,从而帮助小孩理解和鼓励他抒发感受:「狗狗不想见医生,是害怕注射吗?注射其实很简单的,轻轻一下就完了。对啊,狗狗真勇敢!」

透过假想玩伴促进好行为

利用小孩的假想玩伴作为示范,引发小孩表现好行为的动机。

  • 例子一:当小孩拒绝洗澡,可以告诉他:「毛毛每天都洗澡,你不爱干净的话,它会嫌你臭臭,不想和你玩。」
  • 例子二:当小孩不肯吃水果或蔬菜,可以分少量给布娃娃:「花花虽然未吃过萝卜,但花花也要一些尝尝!哇,味道还不错呢!」

群体活动

踏入幼儿园,小孩的社交圈子扩阔了,参加更多群体活动。他们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新事物、结交新朋友。但是同辈朋友与假想玩伴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心情、喜恶。小孩会顺着自己的性格,投入不同的社交圈子,不过,小朋友之间仍会不时发生冲突。

较主动的小孩往往是一群小孩中的小队长。他们会照顾其他小朋友,有时亦会想出一些规条让他们遵守。较活跃、有自信的小孩则喜欢娱乐大家。虽然他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大声说话,但这些行为很多时只是兴奋的表现,或是小孩想逗朋友们开心。更多的小孩会是跟随者。他们会挑选适合自己的圈子,有的倾向文静的活动,有的则喜欢好动的游戏。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父母只要随着他们的特性,提醒他们一些活动守则,在不影响他人之下让他们自由探索,小孩一定会乐于与同辈相处。

  • 若小孩投诉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可主动聆听小孩的感受,让他觉得情绪被接纳,并学习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情感
  • 不要妄下判断,偏袒某方。记住这年纪的小孩之间的冲突通常都是短暂的,无须过分担忧
  • 不要用片面或批判的角度处理小孩的负面情绪。别说「你真傻」、「我不再理会你」等说话
  • 与学校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小孩的需要,合作处理他的情绪和行为
  • 别过分追问小孩的交友状况,以免变成无形的压力,适得其反。接纳他的性格和特性,让他随着自己的步伐结交朋友
  • 用布偶或洋娃娃与小孩模拟不同的社交状况,让小孩想象在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找出最适合他的做法
  • 若小孩较害羞,可以邀请一、两位同学放学后或周末到家里玩耍,让小孩可以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与人沟通

常见的同辈相处问题

小孩十分害羞,怎么办?

沈静内向的小孩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与陌生人相处。爸爸妈妈不应催促或勉强小孩,还要尝试体谅和接纳小孩的特性,循序渐进地耐心引导他。

  • 先陪小孩在旁观察其他小朋友游戏
  • 以身作则,示范怎样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 在适当的时候邀请孩子一起加入
  • 如果小孩拒绝参与,不要责骂或取笑他。你要表示接纳:「我明白你可能想多看一会儿。当你想玩的时候,可以告诉我。」
  • 若小孩愿意参与,待他投入游戏后,你可逐步退出,但仍要在一旁支持

小孩不肯轮流等候,怎么办?

如果小孩还未有足够的耐性,需要爸爸妈妈引导他守秩序
  • 小孩排队等候时,可在旁边跟他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 预先告诉小孩他可以玩多久
  • 游戏将要结束前,先给孩子心理准备:「时间快到了,我数十下,就轮到下一位小朋友。」
  • 加入想象,引导小孩接受游戏告一段落:「车车够钟要回家了,赶快驶入停车场吧。」
  • 让孩子觉得还有更好的玩具或游戏:「这些积木真漂亮,快来看看!」
  • 如果小孩不愿意放下手上的玩具或游戏, 首先,表示接受他的感受:「你很喜欢这辆单车,还想玩一会儿,是吗?」 然后,引导他学习轮流等候:「我们再排队吧。」也可提供其他选择:「还是想玩积木呢?」
  • 如果小孩未能守规矩,可带他到一边,让他冷静一分钟,期间不给他任何注意。安静了一分钟后,让他再参与游戏,提醒他守规则

小孩抢别人的玩具,怎么办?

  1. 小孩会因为争玩具而起争执。这并不代表小孩霸道,只是他们尚未学懂如何解决问题和考虑别人的想法或感受。爸爸妈妈可教导小孩与访客或探访朋友时分享:
    • 预先与小孩商量他愿意分享哪些玩具,并收起他不愿意与人分享的玩具
    • 探访亲友时,可请孩子携带一、两件可与人分享的玩具
    • 要求小孩与人分享前,告诉他这份玩具只是暂时借出,别人会归还的:「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一会吧,我们走的时候,他就会还给你。」
    • 当小孩愿意借出玩具,立即称赞他肯分享
  2. 如果有问题出现,你可先观察小孩之间的反应,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不要妄下判断,偏袒某方。
    • 如果小孩把玩具抢走了

      你要立即介入制止他,并引导他想其他办法:

      • 「你想玩那个玩具,应该怎么办?你可以去向小朋友借。」
      • 「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或是轮流玩,都是好主意。」
  3. 若对方坚决不让他抢走玩具,你可向他表示理解他和引导他想其他办法:「小朋友不让你玩,你不开心是吗?但那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他的玩具被人抢了,也会像你一样不开心。」
  4. 如果对方同意借玩具给他,教他说「谢谢」;不然,就要尝试用别的玩具或游戏去吸引他。

小孩常常打人,怎么办?

小孩常用打架来解决问题,也会在受到挫折或情绪欠佳时作出攻击性行为。适当的教导可防止孩子将「打人」变成习惯,帮助他们依正途解决问题,亦令他学会对自己粗暴的行为负责任:

  • 事先与小孩协议两至三条跟其他小朋友玩的规则,例如:「轮流玩」、「爱护小朋友」等。说明不守规则的后果,例如:「把玩具拿走一分钟」
  • 他跟小朋友和气地玩时,就要多称赞他
  • 如果小孩打人,要立刻阻止他:「住手!把小朋友打痛了。你想玩就要轮候。」
  • 如果小孩不停止,可带他到一边,让他冷静一分钟,期间不给他任何注意。安静了一分钟后,可让他再参与游戏,提醒他要守规则
  • 接着,可引导小孩跟对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