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常见育儿难题

Q: 我的小孩已经14个月大了,他可以向前走两三步,但他总是不肯放开我的手自己走,我一放手他就会哭,我如何才可以令他自己学走呢?

小孩学走路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体验,由於他们仍未能完全掌握协调四肢来平衡身体的能力,所以会因怕跌倒而捉紧大人的手,这是小孩学走路的必经阶段。每个小孩的性情和能力都各有不同,所以这个适应期的长短亦会因人而异。起初他仍需要牵著你的手来走路,当你感觉到他开始放松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稍为放开手,或身体离他更远一些,慢慢小孩就会在你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下自己走了。在学走路的过程中记得要多鼓励赞赏孩子肯尝试啊!

日常,你可以多把他放在地上,叫他自己走去取矮枱上的东西,让他学习平衡,也可以让他玩可以站著向前推的玩具。让他在家中赤脚走,会令他较容易掌握走路的感觉。

带点摇摇晃晃感觉的宝宝向前跨步, 面前有一张小桌, 宝宝手拿著玩具向前伸, 要将玩具放在桌上

Q: 我的囝囝已经岁半大,但在家的时候总是跟著我,无论我去厨房或者厕所,只要我一关门他就会大声哭叫,叫他别跟他就哭闹也不听我。但只要他一出大门就完全不理我,叫也叫不回来,究竟我应该如何训练他?

很多小孩在8至18个月大左右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他们会寸步不离黏著最亲近的照顾者,如果照顾者走开了,他们就会因为害怕而哭。这其实是小孩和妈妈建立亲密关系的表现,在小孩岁半大或稍後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减退。

根据你的情况,你的囝囝正处於减退的阶段,因为当你的囝囝出门时,会因新鲜的事物而放松,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日常,你们可以在家中训练小孩改善这情况。你可以在家中先陪他玩玩具,待他安定下来就离他稍远,但仍保持跟他说话,让他知道你的存在。如果他可以接受,你下次就可以走更远。用这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令小孩感到安心,让他学习自己玩。

但你要牢记,当你要走开的时候,一定要将小孩放在安全的地方,或交给其他人看管,以确保他的安全,若远离他时要跟他说再见。日常就要跟他订下规则,例如:出门时要捉紧你的手,让他从小就学习守规则和指示,爸爸妈妈和其他管教者也要坚定地执行管教,令孩子更容易适应。

Q: 我的姐姐经常来探望我15个月大的囡囡,但囡囡每次见到姨妈都不肯跟她玩,令姨妈很不开心,我们又感到很尴尬,可以怎样改变她呢?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性情和喜恶,他们会选择跟随那些人。有时小孩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害怕或抗拒某些人。根据你的情况,你要细心观察你囡囡和姨妈接触时的情况,例如会否是姨妈说话时声音太尖吓到囡囡?姨妈是否涂很浓烈的香水?姨妈是否不知道囡囡很累但仍要跟她玩?

如果你可以找出原因,就可以解释或提醒给姨妈知道。当然,如果对方不是太熟的亲友,你做提醒时就要很有技巧。如果囡囡抗拒的原因是很难改变的,你也可以以身作则,在囡囡面前跟姨妈表现友善和亲近,消除囡囡对姨妈的戒心。

因为小孩子需要时间去接受事物,所以在适应期间,爸爸妈妈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例如:抱著他,慢慢引导他跟别人接触。

妈妈抱著宝宝, 旁边有人伸出手想接过宝宝 来抱宝宝

Q: 便秘应怎样处理?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比平常少,而又干又硬,常见原因包括:

  1. 饮食习惯不均衡
    • 若食物欠缺纤维,或摄取过多蛋白质,如吃过多肉类或喝过多奶,都会容易造成便秘
    • 喝水不足,也是另一导致便秘的原因
  2. 活动量不足
  3. 孩子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

当孩子有大便的感觉,只要稍为忍住,这种感觉便会很快消失。若错过上厕所的时机,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份会再被吸收,粪便因而变得更为干硬。当干硬的大便经过肛门,可能将肛门的组织撕裂,形成痛楚。为了避免痛楚,孩子会压抑排便的需要,造成恶性循环,便秘问题更难处理。

要改善孩子大便的质地,避免加剧恶性循环,你可以:

  1. 协助他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
    • 每天应吃蔬菜半碗至1 碗,和半个至1 个中型水果、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马铃薯、蕃薯、燕麦,豆类,芝麻,苹果、香蕉及士多啤梨等
    • 另外,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每天吃 2 至 4 满汤匙的肉类、鱼类或蛋类便已足够。这个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奶,每天喝 360 毫升的奶已有足够的钙质予孩子生长
    • 让孩子多喝水,有助大肠蠕动,使大便较软和较易排出。你可以在两餐之间给孩子喝水,天气炎热和活动量增加时,更要多喝水
  2. 孩子多活动是有助大肠蠕动和排便的。
  3. 培养他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你可观察他日常的排便时间,定时带他上厕所,培养他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通常早上起床或吃饭后会较易排便。顺带一提,如厕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过早或不适当的如厕训练,会令孩子心情紧张,抗拒上厕所。想知多些「孩子何时才需要戒用尿片呢?」的详情,可收听有关资讯。

若情况仍未有改善,或有肛门撕裂、大便有血或腹胀的情况,便要向医生查询。

家长要紧记,千万不可在未经医生处方下,擅自使用泻药或灌肠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