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正面管教要點 (適用於18 – 24個月大)
劇目:正面管教要點 (適用於18 -24個月大)
旁白: 正面管教要點 (適用於18 -24個月大)
場景: 爸爸媽媽跟兒子子淵和其他小孩在公園玩。
旁白: 約一歲開始,小孩的活動和語言能力逐漸增強,他會喜歡測試自己的能力。但是他們的思考和判斷能力還未成熟,難免會做出不理想行為,所以你的指導是很重要的啊!以下的 「正面管教要點」能夠幫助你教導小孩,讓你能體驗親子的樂趣。
標題: 1. 鼓勵讚賞好行為
旁白: 1. 鼓勵讚賞好行為
場景: 一群小孩在公園踢球。
旁白: 小孩做錯事,當然要糾正。但做得對的時候,便要鼓勵和讚賞,讓他學會分辨好與不好的行為。
場景: 球滾到子淵旁邊,他把球撿起來,然後交還小孩。
旁白: 一群小孩在公園踢球,球突然滾到子淵旁邊,爸爸見到子淵把球撿起來還給小孩,便稱讚他。
爸爸: 孩子很乖啊!把球撿起來交給哥哥。
標題: 2. 訂立簡單規則
旁白: 2. 訂立簡單規則
場景: 爸爸和子淵走近滑梯的時候,爸爸跟他訂立一些規則。
旁白: 訂立簡單的規則,可以令小孩明白爸爸媽媽的要求,讓他容易跟從。與此同時,你也需要在他面前做個好榜樣。
旁白: 爸爸帶子淵去玩滑梯前,先跟他訂立一些規則。
爸爸: 子淵,我們玩滑梯兩次,玩完了便要回家找婆婆去,知道嗎?
小孩: 知道!
爸爸: 很乖呀!
標題: 3. 引導小孩服從
旁白: 3. 引導小孩服從
場景: 其他小孩們在玩滑梯,子淵妨礙其他小孩玩。
旁白: 當小孩不服從的時候,首先要保持冷靜,接著用堅定的表情配合手勢跟他說「不可以」,但是並不代表你要表現得很兇。
場景: 子淵坐在地上,妨礙其他小孩玩滑梯。
旁白: 小孩們在玩滑梯,子淵突然坐在地上,阻礙其他小孩玩滑梯。媽媽看到這個情況,立即引導他離開。
媽媽: 一起玩滑梯便要排隊。不可以這樣阻礙哥哥姐姐的呀!起來吧!
場景: 子淵跟媽媽去排隊,媽媽摸摸他的頭稱讚他
旁白: 如果小孩肯遵守規則,重新排隊,便要讚他。
媽媽: 兒子真乖啊,肯排隊!
標題: 4. 立即糾正危險行為
旁白: 4. 立即糾正危險行為
場景: 子淵跟其他小孩玩滑梯
旁白: 看到小孩做出危險性的動作,便要立刻制止。
場景: 子淵從滑梯滑下來之後,想從滑梯爬上去,媽媽上前阻止。
旁白: 子淵從滑梯滑下來後,想從滑梯底爬上去,媽媽立刻上前制止。子淵顯得不開心,還開始發脾氣。
旁白: 當年紀小的小孩不服從和發脾氣時,我們可用另一種方式去處理,例如分散小孩的注意。
旁白: 正面的管教便是用鼓勵和不傷害孩子的方法,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記著每個照顧者都要一致地實行管教方式,才會成功和有效的啊!
尾鏡: 衞生署標誌
衞生署擁有本數碼影片的版權,
本數碼影片只供非商業用途,
嚴禁租售及其他牟利用途。
2015年製作
現在開始管教是否太早?
大約從一歲開始,隨着孩子在活動、語言和認知能力等的發展,自主能力增強,你或會發覺他開始有不合作的時候;這既是成長中無可避免的階段,也意味着家長需要開始管教孩子,透過合適的引導助他學會守規、合作,同時促進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則就是以愛護和尊重孩子的方式來引導和鼓勵孩子,以培養出良好的品格和能力。當家長能按照孩子的個人特質溫柔而堅定地管教他,既有助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你們亦會相處得更愉快。
規限孩子會否扼殺他發展自主能力的機會?
要發展自主能力,孩子需要有機會自己作決定。家長若能為孩子提供清楚和貫徹一致的規限,讓他在安全合宜的情況下探索,你便不需處處介入孩子的遊戲,你和孩子都會更加安心,也有助促進自主能力發展。你的指導亦可幫助他分辨適當和不適當的行為,令他更容易適應群體生活。例如當你帶孩子到兒童遊戲室玩,在安全的情況下,不妨讓他自由走動玩耍;需要時可引導他排隊或輪流使用玩樂設施。
當然,你不可以制定太多規限。在某些情況下,你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能力去讓他學習獨立解決問題,例如讓他在合理的範圍內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提供兩至三件衣服或小吃讓他自己挑選等等。
打或恐嚇孩子是否更為收效?
打孩子手掌或屁股及恐嚇他或可收一時之效,令他即時受到阻嚇,不敢再繼續不當的行為。但是,如果你沒有教他應該怎樣做,他就沒有學到適當的行為,很容易又再犯錯。
而且,幼兒的記憶力還短,很快就會忘記上次的教訓,或因為自控能力不足而再犯。再者,孩子可能會模仿你的行為,用打來解決問題。
我已試過一些「正面管教」的方法,但孩子還是不服從!
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他的發展特性,即使家長已運用了合宜有效的管教技巧,孩子還是難免會有不合作的時候,家長也可能會感到生氣、煩惱或無奈。不過,正面管教有助家長以不傷害孩子和親子關係的方式引導孩子合作。
管教非一朝一夕的事,除了處理孩子的行為,持之以恆地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合作,在過程中還可培養孩子的自信、自控和解難的能力。
鼓勵讚賞好行為
小孩做錯事固然要糾正,但如果他做得對,家長宜多加鼓勵和讚賞,例如讚他:「坐定定食飯,好乖呀!」、「自己除鞋,好叻呀!」等。留意家長在讚賞時宜具體地描述孩子的好行為,亦可以稱讚孩子在過程中表現的良好態度或品性特質,例如「你主動擺返架玩具車入個箱度,做得好好!」這些讚賞可以教他分清楚什麼是恰當和不恰當的行為,也可鼓勵他多做好行為,還有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除了口頭讚賞,你也可配合以下一些動作:
- 望着他微笑
- 輕撫他
- 攬攬、抱抱他
- 錫他
- 對他拍手掌
訂下簡單規則
簡單的規則能讓孩子明白行為的規範,更容易合作和跟從
- 劃出孩子不能進入的地方,如廚房
- 宜用正面的詞句,例如:「吃完飯才可以離開座位」比「未吃完飯不准離開」更易跟從
- 只需訂定三至四條切合孩子年齡和能力的規則
- 所有照顧孩子的人都要貫徹一致地執行
什麼是切合孩子能力的規則?例如:
- 吃飯時要坐好,吃完才離開餐桌
- 外出時,孩子要牽着成人的手
- 只有成人才可進入廚房
- 只有成人才可以開電器,包括電視機
- 吃飯前要洗手
- 脫鞋後要放好鞋子……等等
引導孩子服從
當孩子不服從指令,家長宜保持冷靜,並堅定地要求孩子停止不恰當的行為,或重申你的指令。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往往較難服從指令,或較易有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孩子因為無所事事或需要等待一陣子而開始不耐煩,或正投入地玩耍而難以與其他孩子輪流、分享或跟家長離開。遇到這些情況,家長可考慮用分散注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合作。
例如孩子在公園玩了一段時間,而不肯按指示跟你離開,你可以面對面和他說:
「你好想繼續喺到玩,果邊重有啲得意嘢,我哋一齊去睇吓」
你可抱着孩子,一邊和他說說笑笑,一邊離開。
以下是一些家長常用的分散注意的方法:
- 叫孩子和你一起留意身邊其他有趣的事物,例如等車時指出一些較特別的車輛
- 請他做其他合適的事,例如他因為無聊而開始亂搞家中的東西,可給他玩具玩
- 把正在做的事變得有趣,例如在超市購物時請他幫你找他愛吃的蔬果
- 跟孩子談話、唱歌或玩耍
- 帶他離開現場,例如在餐廳與家人用餐,可以在他吃完後帶他出去走走
分散孩子的注意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更多不恰當的行為和負面情緒,但如果孩子已出現較強烈情緒,或出現危險或攻擊性行為(如與其他孩子打架),家長宜直接回應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才能幫他明白是非對錯和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家長可參考以下要點(4)和(5)及從旁引導來建立好行為。
立即糾正危險行為
如果孩子做些有危險的動作,家長就要立即制止及教導他,然後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趣安全的活動上。
例如:
- 「電掣危險,不可以碰。媽媽和你玩玩具。」
- 「爬高會跌痛,下來玩波波。」
處理不恰當行為
行為背後的動機
之前提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在不同範疇的發展迅速,同時,他們缺乏安全意識,語言和自控能力仍在起步階段。因為這些發展特性,孩子容易發脾氣和做一些不恰當行為,例如:尖叫、亂扔東西、四處走、塗污或毀壞玩具或其他物品等。這些行為其實反映孩子對探索和自主的「需要」,及自控和解難的「困難」。
如果家長能保持溫柔和堅定,以正面的方式處理孩子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改善,也有助他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怎樣處理孩子的不恰當行為?
如果孩子感到不如意而發脾氣,家長可以「情緒導航」的方式先回應孩子的感受,再處理孩子的行為或解決問題。家長敏銳地觀察和描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可以協助孩子快些平復心情,也能促進他調節情緒的能力和增進親子關係。在孩子較冷靜時,家長可以重申規矩或指令。當孩子願意合作,不要忘了讚賞孩子!
例如孩子因為想繼續玩耍而不願意去洗澡,還開始發脾氣扔玩具,家長可以先冷靜地阻止孩子丟玩具(因為有危險性),再輕輕搭着孩子,望着他說:「你仲想玩,我要你沖涼你好嬲,因為冇得繼續玩!」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繼續說出他可能有的感受和想法,待他情緒較平復,再重申規矩和設限,例如:「嬲都唔可以掟玩具,而家我哋執返佢擺好喇」,或「你仲想玩,又夠鐘沖涼喇,不如我哋一路沖一路玩船仔?」
要正面回應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參考「情緒導航」相關的影片和單張。
家長也可以在回應孩子情緒後分散孩子的注意,例如指向其他有趣的事物,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遊戲或活動,或將他帶離引發他不恰當行為的地方。
正面管教就是用鼓勵和不傷害孩子的方法來建立好行為。家長可怎樣做呢?你可參考以下要點:
以上五要點,需要家長持之以恒,堅定一致執行才有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