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的發展 – 廣東話
劇目: 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的兒童發展
旁白:活動方面;大約歲半左右,他已經可以四處走動,雖然步伐有時仍顯得不穩。
場景:一個約歲半的孩子開心地拖着玩具車在公園走來走去。兩個近兩歲的孩子在公園裏穩步地行及跑來跑去。
旁白:亦喜歡拖著一些玩具來步行。到了兩歲便穩穩地走路。除了快步行外,還會開始跑。
場景:一羣小孩在公園裏玩球,小男孩蹲下來拾起地上的小球,然後站起來繼續玩。另一個剛學走路的小個男孩獨自爬上遊戲架的梯级,而另外兩個較大的孩子則可以扶着欄桿嘗試一级一级地上和落樓梯。兩個小孩嘗試用腳踢地上的小球,但他們只會把脚向前推小球或是把脚踏在小球上,並未能真的把小球踢動。
旁白:可以蹲下來拾起地上的玩具、自己攀爬上落、扶著欄桿上落樓梯和嘗試踢球。
場景:小男孩把一塊積木叠在另一塊上面;把紙皮書翻開來看;用手拿着筆在畫版上胡亂地塗鴉;又把膠棒插進砌圖板的洞中。
旁白:手部運用方面;可以叠起幾件積木、翻開二至三頁書、用筆來塗鴉、將栓子放入孔內。
場景:小男孩一隻手拿着小碗,另一隻手拿着匙羹,一口一口的自己在進食。
媽媽說;給我吃一口可以媽?
旁白:自理方面;會嘗試用匙羹進食
場景:另一個小女孩自己拿着小杯子喝水。
女孩子說:飲水
旁白:和用杯喝水、
場景:一個小女孩慢慢地脫下自己的鞋子。
旁白:脫下自己的鞋子。
場景:幾個小孩在公園裏玩入形狀遊戲,小女孩正確地把一個形狀放進相同的洞內。
旁白:認知方面;可以將不同形狀放在適當的洞內、
場景:兩個小男孩拿着玩具電話的聽筒及嘗試按電話的鍵盆,另一個假裝在吃玩具蘋果。一個小女孩則獨自在地上玩<煮飯仔>。她拿起玩具梳子替自己及洋娃娃梳頭。
媽媽在一旁說:洋娃娃很美啊!
旁白:喜歡玩假想遊戲,像<煮飯仔>般,會替自己或洋娃娃梳頭。
場景:幾個小孩用不同的方法打開禮物盒。一個用手指拉開蝴蝶结、一個用手撕開禮物包裝纸。另一個小孩把禮物盒揭開後看到玩具,他輕奮地在拍手掌。
旁白:這個時候他會開始從嘗試和錯誤中學習怎樣去解決問題。
場景:小女孩和媽媽在玩布偶。
旁白:語言方面;懂得辨認多個不同的身體部位。
媽媽:鼻子在那裏?
場景:小女孩指着自己的鼻子。
媽媽:那麼你的嘴巴呢?
場景:小女孩指着自己的小嘴。媽媽跟着拿起洋娃娃。
媽媽:吻一吻他。
場景:小女孩從媽媽手中抱起洋娃娃然後吻他。
旁白:就算不用提示也能夠明白你的說話。
場景:另一個女孩和家人在家中,女孩從爸爸手中接到一個雪梨。
外婆:給弟弟咬一口。
場景:女孩走到弟弟面前將雪梨交给他。
旁白:他開始會說單字:
場景:媽媽和小女孩玩玩具,媽媽拿起布小鴨
媽媽:這是甚麼?
小女孩:鴨仔
場景:媽媽拿起另一隻小鴨布偶
媽媽:這又是甚麼?
小女孩:鴨仔
媽媽:對啦!這是鴨仔
小女孩模仿媽媽:這是鴨仔
場景:小女孩把小鴨布偶抱在懷中
小女孩:抱抱
媽媽:對啦!
小女孩:噯!
場景:小女孩指着鏡頭外玩具
小女孩:公仔
媽媽:對啦!
小女孩:呢……..個呢?
媽媽:橙
場景:小女孩拿着玩具邊玩邊說
小女孩:拜拜…..再見
旁白:或將單字組合起來,
小女孩:食飯…..去街街
場景:兩個女孩正在公園裏一起玩玩具,其中一個把另一個的手從玩具推開
女孩:唔好……唔好
場景:兩個小男孩正在爭一個玩具電話,爭不到玩具後,定神地望着對方玩
旁白:社交方面,他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
場景:公園裏,小男孩拿着玩具走到另一個較大男孩前看他在做甚麽。
旁白:喜歡看著其他小朋友玩,有時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
場景:較大的男孩把小男孩手中的玩具搶走,他只有無奈地哭。幾個小孩圍在一起在公園裏玩玩具,其中兩個在爭玩具。
旁白:但始終佔有慾仍強,所以很多時侯會爭玩具。
場景:兩個女孩子和平地一起玩同一個玩具琴。
旁白:近兩歲開始便會和其他人玩。
場景:一羣小孩在公園裹模仿一班成人和較年長的孩子在跳舞及其他舞動身體的動作。
旁白:亦喜歡模仿成人或比較年長的小朋友的行為。
場景:兩個媽媽抱着自已的女兒在公園裹碰面,互相打招呼及引導她們的互相說再見及吻別。
旁白:這個時候,他們須要大人之引導和安全的環境去幫他們進一步的學習。
場景:爸爸拖着兒子在走路
旁白:多些陪他,表現您對他的愛和關注是很重要的。
小孩的發展受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影響,先天因素決定他的能力和素質,而後天環境會影響他的學習、社交及情緒發展,兩者同樣重要。
每個小孩都會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爸爸媽媽要知道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發展進度和能力各有不同。舉例來說,一羣發展正常的同齡小孩中,單是體能發展的速度也會有差異;有些小孩在語言方面會較強,但體能方面較弱,反之亦然。對於小孩較弱的能力,爸爸媽媽只需要多加配合和觀察,給予鼓勵,有需要可回母嬰健康院尋求協助。

怎樣配合小孩的發展?
小孩可以做到的
爸爸媽媽可以配合的
我的活動範圍擴大了
營造安全的家居環境
我可以自行攀爬矮家具
我不再「跌跌撞撞」的走路,開始可以快步走和跑

我懂得扶着欄杆上落樓梯

我會嘗試踢球

我的手眼協調令我可以做更多事情
跟我一起玩
我會疊高積木

我會自己翻書頁

我可以扭開瓶蓋和門把
我會用筆塗鴉

我會自己嘗試用羮和杯

我開始知道物件的用途和一些抽象概念
引導我從遊戲中學習
我會學習將物件的形狀和大小分類
我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

我嘗試講出我所想, 但仍要你明白我的情緒
教導我與人相處和明白我的感受
我會用手指指着或說話表達需要,有時更會引領你去注意我感興趣的事或物件
我自制力未成熟,會容易因小挫折而發脾氣

雖然我看似開始獨立,事事都想像成人般自己處理,但情緒方面仍然依賴你的照顧
我喜歡模仿較大的小朋友或成年人的動作

我會自我中心,佔有慾強,未懂得與人分享,所以會與其他小朋友爭玩具

我明白你的說話, 也講多了
多跟我說話
我不需手勢提示也能跟從簡單的指示,例如「畀個波我」

我能辨別主要的身體部位

我能理解的字句比我能說的多,雖然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可能未懂用說話去表達我的需要
我會說出更多名詞和一些動詞
近兩歲時,我開始可以用兩個字詞組織語句,如「食-餅」、「去-街」
語言發展知多D
Q: 如何利用親子遊戲時間引導小孩說話?
和小孩相處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過程中大家都玩得開心。遊戲是小孩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遊戲時輕鬆的氣氛,小孩會發掘和認識身邊不同的事物。我們可以在玩的過程中教小孩不同的詞語,就好像名詞和相關的動詞。
Q: 什麽因素會影響小孩的語言發展?
有很多先天和後天的原因可以影響小孩的語言發展,先天的遺傳因素包括小朋友本身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例如聽力、智能和溝通意欲,都是小孩學懂說話的先決條件。另外,「環境」因素都不能忽視。要留意有沒有足夠的機會,讓小孩去表達自己的需要,和在適當時作出鼓勵。
Q: 為什麼我的小孩學說話比其他小朋友慢?
語言發展進度因人而異,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小孩在語言發展的特性,是先理解,才懂得表達。特別在一至兩歲這個階段,小孩的表達能力可以有明顯差異。很多時這只是暫時性的,過了這個階段,小孩一般都會講說話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耐心靜觀其變!
Q: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去促進小孩的語言發展?
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例如跟小孩描述身邊的事物,或正在做的事情。他們不一定會跟着我們說,但這樣做有助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
Q: 小孩仍然不肯說話,怎麼辦?
你可以帶小孩到母嬰健康院檢查或徵詢家庭醫生,評估他們的狀況。不論小孩在哪個發展階段,如果父母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帶小孩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